还记得上周那条关于“校园广播系统被境外黑客入侵”的新闻吗?据央视新闻7月7日报道,一所中学的网络广播突然触发系统告警:一个“不明IP”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,试图篡改校园广播内容。国家安全干警小李当时紧盯不断涌现的数据,他皱起眉头:“系统告警!境外某不明IP正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我辖区某中学的网络广播系统,企图入侵攻击并篡改播报内容。” 老张立刻下令:“立即锁定,阻断链路!”一场无声却激烈的网络保卫战就此打响。
层层剥茧:他们到底想干什么?
入侵者的目标并不是偷学生的成绩,也不是抢银行账号,而是通过校园广播平台向学生群体“秘密传声”——传播敌对势力的有害言论,制造恐慌与分裂。调查显示,这个境外组织长期对我多所校园的广播系统发动高频次、不间断攻击。他们利用海量“噪声”数据掩护真身,又借助简单的数字密码一举突破防线,于是,一台原本承载学生活动通知、校歌广播的服务器就成了他们的“免费广告机”。
密码太简单,风险太真实
央视报道指出,此次受害的中学将网络广播系统直接架设在公开网页上,登录密码却只是“1234567890”般一串相连数字,这无异于给黑客开了“侧门”。国家安全机关随即指导学校管理部门整改,第一步就是——“从源头切断境外入侵渠道”,更换复杂密码、关闭非必要端口、加装防火墙和加密认证系统,才终于让广播系统恢复了安全、稳定的运行。
不仅仅是技术,人人都是守护者
技术固然重要,但更深层的防线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意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》强调,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反间谍的主体责任:要“动员、组织本单位人员防范、制止间谍行为”。不仅校园里的老师和技术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,每位家长和同学也应学会辨别网络谣言,守住自己的“信息心防”。正如宣传人士所说:“每位网民都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。使用网络时,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、规范网络行为,积极传播正能量。”
共筑清朗校园,从小事做起
校园广播被黑只是冰山一角。我们在家长群、朋友圈、QQ群里,每天都在不经意间接触各种链接和信息。为了不给“声波毒蛊”可乘之机,不妨从以下几件小事做起:
- 复杂密码、不重用:给学校平台、家长群后台和个人账户都设置独一无二的强密码,并定期更换。
- 定期更新与检测:无论是电脑、手机还是学校的广播服务器,系统和软件补丁都要及时打上;同时,安装防火墙、入侵检测工具来“24/7”监控。
- 安全教育常态化:老师和家长可以组织一次全校的网络安全演练,让每位师生都了解“钓鱼”和“社工”手法的最新套路。
- 遇事多核实:广播里突然播报“紧急通知”时,先给校办打个电话;家长群里转发的政策消息,也要去官方网站或正规媒体确认才相信。
晴天一身汗,网络安全需我们一起努力。校园广播是孩子们的一缕温暖阳光,不让敌人的“毒蛊声波”侵袭,才能让这束阳光继续照亮每个求知的心灵。希望这次事件敲响警钟,借央视新闻的案例提醒大家:网络空间清朗,才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校园。
参考资料:央视新闻《境外黑客入侵校园广播被截获 小心网络广播里的声波毒蛊》,2025年7月7日。